建言献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正文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市政协聚焦推进医养结合破解养老难题

更新时间:2018-01-03 11:33:42点击次数:4306次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全面推进我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日前市政协提交了《关于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从5个方面提出建议,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视,并批转相关部门研究落实。

  据了解,我市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医养结合有关文件精神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实现老年人养老与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市春晖养老院、曲阳金辉老年公寓、清苑区裕东医院依托自身医疗机构优势,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事业品牌,成为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示范点。目前,我市已有75家养老机构通过申办内设医疗机构、独立设置医疗机构以及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等模式启动医养结合工作。虽然我市在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医养结合机构总量不足,养老供需矛盾突出,政策保障不足,医保结算是难点,专业护理人才匮乏,护理队伍素质偏低等困难和问题。

  为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快速发展,市政协主席万书君、副主席闫立英带队,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对我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和曲阳金辉老年公寓等进行实地调研,并赴四川省攀枝花、雅安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学习考察,期间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养老从业者等召开座谈会,反复研究论证,对我市医养结合情况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思考。市政协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医养结合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政府引领和统筹规划。一是制定规划。建议政府将医养结合和康养结合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康养项目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全市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设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分享更多更好的医养公共服务资源。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民政、卫计、人社、财政、发改、规划等部门组成的联动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和沟通,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成立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医养结合的督导检查,并加强监管,确保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落实相关政策,保障医养结合工作顺利推进。各级政府应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消除医养结合工作的障碍。一是保障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用地需求。建议政府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用地,行政审批项目联审会议将医养结合发展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在保证医养结合用地的同时,把家庭养老、社区养老作为规划设计条件,在住宅项目(如土地出让)审批中予以明确。并按照“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保证30平米的养老机构用地,老旧住宅小区可采取置换、租赁等形式,每百户保证20平米的养老机构用地。对新建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政府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并按照医养结合设施建设的相关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合同,明确不得分割转让或作其他用途,并加强监管;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二是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目前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扶持资金总量偏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民办养老机构前期投入大、资金回笼周期长、政府补贴少,导致养老机构总量不足。建议政府在加大公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的同时,按照十部委《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和个人投资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并在市场准入方面,对民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及时给予审批,加大对这些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扶持力度,确保民办和公立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同时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三是完善医保保障机制。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将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优先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重点将医保报销范围覆盖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人。同时借鉴山东省青岛市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做法,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平台,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为载体,将包括失能、半失能等需长期护理的参保老年人医疗费、护理费纳入护理保险基本支付范围,为入住定点医养结合公办机构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相应的补贴。同时,医保部门要给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医保报销政策,以弥补机构养老数量不足的问题。通过政府提供、政府购买服务、养老保险和护理险等方式,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

  结合我市实际,探索多种医养结合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模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保定特色的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融合发展模式。政府应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疗养院,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支持市属一、二级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康复院、老年护理院,帮助解决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如改造后的消防验收难问题),充分发挥医院的医疗技术保障和医护人员的专业优势,盘活医院存量资源,形成“养中有医,医中可养”,实现医、养、康、护有效衔接的服务新格局。协议合作共建发展模式。对周边医疗资源丰富或自身难以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可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巡诊,并开辟绿色就医通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融合发展模式。建议政府扶持做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社区养老服务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衔接,解决居家老年人的医疗护理服务等问题。可借鉴成都市武侯区簇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服务包”模式,通过“无偿公共服务+有偿签约服务”并行的契约式服务方式,社区家庭医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医疗护理、健康讲座、精神关爱等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开设日间照料和临时托管等服务项目,解除老年人子女的后顾之忧。

  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雄安新区的设立,为我市康养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建议政府充分利用“涞易涞”自然地理条件,发挥区位优势,强力推进我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可借鉴攀枝花花舞人间国际康养产业城模式,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全面打造以白石山温泉康养小镇为代表,以京南体育小镇、清河湾生态康养小镇等一系列特色康养小镇为载体,贯穿相关产业和领域,延伸康养产业链条,促进康养产业与生态农业、运动健身、中医保健、养老养生、康复治疗、休闲旅游多元融合,创新发展京南特色康养小镇产业群,把保定建设成为国际化旅居式康养目的地,使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有计划地在我市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老年医学、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鼓励专业对口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探索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入职奖补”制度,对在养老护理岗位连续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政府给予一次性入职奖励,吸引更多专门人才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源。同时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并将护理服务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护理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颁发等级证书、持证上岗,培养一支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安亚静)

摘自《保定日报》

(编辑:保定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