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正文

杜国强委员代表九三学社保定市委的发言

——关于科学布局发展我市储能产业的建议

更新时间:2021-08-25 07:20:00点击次数:39909次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我市拥有风帆、蜂巢能源、未势能源等储能行业知名企业,具有华北电力大学等新型储能技术研发机构,已具备10万千瓦液流储能电池模组,“十四五”将建成年产20万千瓦及以上液流储能电池生产规模,到2025年保定新型储能规模将达到836万千瓦时,飙升100多倍,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的规划建设前景广阔。与此同时,为了重塑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并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定也正在加快推动多个光储、共享储能项目落地,实现储能产业产值从上亿元向“十四五”末百亿元进发。我市具有发展能源电力产业的技术基础,也具备较强的储能技术研发能力。

一、目前我市储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储能技术发展路线不清晰。保定储能产业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应用研发,未深入分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于储能技术的依存度,缺乏从消纳新能源、降低碳排放等更广阔领域的认知和规划。

(二)储能产业布局不完善。储能产业链包括储能本体、储能系统与电站等多个环节,我市储能产业仍然集中于产业链某些环节,在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储能电站多场景应用等价值链上游突破较少,对于储能产业链各环节的布局未看到明确的信号。

(三)储能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完善的储能技术标准体系是解决目前储能技术在发展规模、效率、成本、寿命、安全等多方面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标准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引领我市储能技术升级。

(四)储能政策缺少长效机制。新能源加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较好发展模式,不过储能成本主要由新能源开发商来支付,权责不对等,收益不确定性大。亟需建立反应储能价值的长效政策、市场机制,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二、我市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长远,制定高质量产业规划。全面调研掌握我市先进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挖掘我市先进储能技术的领先优势和技术发力点。完成我市储能技术成熟度和先进度评级,对不同成熟度储能技术分别给予政策、价格和项目支持。立足十四五规划,结合“碳达峰碳中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制定我市先进储能技术未来的发展蓝图,积极参与全省和国家储能技术规划,为实现我市储能技术点、线、面集中优势突破提供纲领性路线和指引。

(二)推动形成具有我市特色储能产业链的产业集群。确定储能在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等“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若干应用场景,建议以具体应用场景需求为牵引,成立以企业为主导、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储能产业创新机构,科学布局我市储能产业,努力打造我市经济新增长极。借势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深圳园等招商服务平台,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等措施,加大储能产业链平台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分析我市储能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优势与劣势,在做大做强已有储能企业的同时,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储能制造企业,完善储能产业链,提升储能产业整体竞争力,打造高质量、有保定特色的储能产业集群。

(三)高标准引领我市储能技术升级。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站在世界高度开展储能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建议充分发挥我市储能技术优势,借助英利能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加强核心技术点的标准布局,鼓励和引导我市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入储能领域国际化标准组织,积极参与储能领域国际化标准制定工作。依据拟突破的我市储能技术应用场景,依托国网保定供电公司、风帆、蜂巢能源等与储能密切相关的产业和实体,全面提升包括锂电池、液流电池、储氢等储能技术竞争力,攻克各个应用场景下储能技术发展的痛点、要点,积极推动我市电力储能技术升级换代。

(四)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建立与储能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和市场机制。建议以国网保定供电公司、雄安供电公司为抓手,逐步探索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等新兴商业应用模式,增添“保定·中国电谷”靓丽名片的分量和厚度。完善电价机制,引导社会错峰用电。依据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文件精神,以优化现行电价机制为出发点,合理拉大峰谷电价差额,积极发挥电价信号作用,鼓励社会储能资源参与电力削峰填谷,充分发挥储能的商业价值。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界别

九三学社市委主委,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          九三

(编辑:保定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