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正文

李金善委员代表民革保定市委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0-04-23 10:03:33点击次数:4469次

——深化与驻保高校合作机制

共同打造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推进保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在科技支撑产业方面,高度重视发挥驻保高校的作用,出台了许多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充分利用高校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引领保定特色产业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二是充分利用高校新型智库优势,为保定城乡建设设计新方案、谋划新蓝图。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文化人才资源优势,有力地推进保定历史研究与文化建设。四是充分利用高校创新的优势,借助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推进“双创双服”不断迈上新台阶。

保定发展需要高校支撑,高校建设需要保定支持,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和高校领导的共识。校、地互相支撑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保定市属各职能部门、企业和高校二级单位在很多领域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2018年驻保高校建设省级协同创新平台8个,共享转化学校科研成果近400项,实现了“政产学研用”合作共赢。虽然如此,但驻保高校与保定市经济发展的互相支撑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基于新形势下保定发展对高新技术的迫切需要,对校地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建议。

一、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

企业的生命在于技术创新,企业只有在创新上领先一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企业持续的发展壮大。而保定高校众多,高等院校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人才。建议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沟通高校和企业,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针对保定支柱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需求,聚集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引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特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研究院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河北省创新研究院及国家级平台,扩大保定产业影响力,助力企业腾飞。

二、建立京津冀联合实验室和国际研究中心

围绕保定市的支柱产业,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和国际技术资源,发挥驻保高校的研究承接力和技术转化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京津冀联合实验室和国际研究中心。凭借这个平台,驻保高校将作为引进顶尖研究团队与本地产业之间的桥梁,在完成高端成果的对接和应用转化发挥“润滑剂”作用,加速成果落地。在京津冀联合实验室和国际研究中心的助推下,进一步沟通信息,吸纳全球各方面人才,组织协作,加速区域共同发展,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

三、设立政企联合基金项目

为充分调动科研院校和企业的积极性,针对保定市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要求,结合企业创新需求,成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针对驻保高校发布的政企联合基金,每年以项目形式发布。设立政企联合基金项目,旨在发挥政府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与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促进有关部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使得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与企业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发挥科研人员研发能力,培养科学与技术人才。以项目合作形式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进一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加快弥补保定市科技创新短板、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

四、建立科研成果和产业需求发布平台

保定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且行业分布广泛,涉及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要求越来越明确;驻保高校也具有学科分布广泛的特点,且长期从事科学研究使其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为更好的搭建产学研沟通渠道,应建立科研成果和产业需求发布的平台,定期收集驻保高校和企业的科技成果,组织举办成果展示、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活动,建立企业科技需求与高校科技资源对接机制。市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本系统企业承接科技成果,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加快高校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加强驻保高校创新平台建设

目前我市的创客空间大多是企业主导,项目大多存在创新元素不足,科技层次偏弱的问题。创客空间是新产业的孵化器,新技术、新产品、新思维是其最核心的内涵。应该在创客空间更多地且有制度地引入高校教师和学生,或与高校创客空间合作,把高校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孵化转化优势结合,有效地提升创客空间的科技含量。

《保定日报》 (编辑:保定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