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正文

彰显古城魅力 建设现代新城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六)

更新时间:2019-02-25 10:17:38点击次数:1779次

报告提出:拉大城市框架。加快新三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加快向阳大街、阳光大街北延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西二环北延、东三环北延、北三环西延、裕华路东延项目,确保复兴路西延、乐凯大街南延建成通车。持续推进路网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改造提升阳光大街、复兴路、长城大街等9条市政道路,改善出行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住宅小区加装电梯。实施建华大街“城市双修”项目,打造“城市双修”示范工程。规范城市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市容市貌“治脏”,马路市场“治乱”,市政设施“治差”,交通秩序“治堵”,努力管出秩序、管出形象、管出群众满意度。推进县城建设。落实省《关于加快县城建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82020年)》,瞄准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微中心”和特色城市,突出规划引领,深化产城融合,加快“七个一”和新“三个一”工程建设,增强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县城规模等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拉大城市框架  改善出行环境

    “我市目前打造的道路格局是‘七纵九横’,政府报告中强调加快向阳大街、阳光大街北延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西二环北延、东三环北延、北三环西延、裕华路东延项目,确保复兴路西延、乐凯大街南延建成通车。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加快新三区与主城区融合发展,有利于助推三区经济发展,使其能够承担主城区部分城市功能及产业,大大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市人大代表李宏军说,“做大城市规模,使保定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圈,更好地吸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政府报告中的规划,优化了保定市发展的新格局,加强了保定与雄安新区的紧密联系,拓展了保定发展的物理空间,也赋予了保定发展的想象空间。”

    李宏军说,复兴路西延作为第二届保定市旅发大会的主要交通路线,20189月中旬西三环以西至满城区满于西线完成五公里路面铺装并通车,拉近了主城区至满城区的距离。目前我市西部板块的发展主题紧紧围绕“生态、养老、健康、体育”等关注度较高的热门名词,与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需求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复兴路西延的建成,在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无疑也促进了西部发展主题的实施。“目前保定市复兴路西延工程西三环以东路段已完成两公里路面铺装,作为建筑企业,我们将保质保量完成剩余工程的施工,争取早日竣工通车,为建设保定作一份贡献。”

    我市同时开展道路提升整治工程,这既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现实需要,更是对标京津、服务雄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扎实推进“城市双修”,这些举措造福当代、利在千秋。

实施“城市双修” 推动城市转型

    “‘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是继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后又一国家力推工程,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20177月,我市被住建部列为全国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协委员孔旭红说,目前,我市“城市双修”建设正在完善相关规划,同时,围绕水系、空气污染治理等展开了大量工作,拆违、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等也一直在有序进行,但是对照“城市双修”有关要求来看,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一步加快推进。

    孔旭红说,城市修补方面要延续历史文脉,保留传统城市记忆,整治风貌和业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促进文化遗产、历史风貌的保护和环境品质提升,对其进行整体性保护利用:建设古城墙遗址公园,加强古城墙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和综合利用,整治街区物质环境,增加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考虑街区生活的延续性,重视老旧工业园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以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广告牌匾、城市绿化改造、城市色彩协调、城市亮化改造、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等“六大战役”为突破口进行“美容”,重点对西大街东大街业态进行整理;进一步完善老城的交通、公共服务设施,新城构建15分钟生活圈,建设快速路,增加快速公共交通,增加停车位,调整医疗服务网点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大供水、供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孔旭红说,生态修补方面要继续强化水资源治理和景观提升,继续加快四水共济共导,执行上下河长制,加大水污染治理,构建生态廊道,将文化旅游景点与生态观光联通;对老旧矿区、化工企业污染地、废弃厂房、垃圾填埋场四类场地进行“清理规整、综合治理、植被覆盖、建设利用”,变棕地为绿地,化闲置为利用;山体修复,恢复山体自然形态,保护山体原有植被,种植乡土适生植物,重建山体植被群落;完善绿地系统,通过绿地修复、绿道建设、公园建设、违建拆除、拆墙透绿、灯饰亮化等措施,完善公园绿地系统,打造精致精美的市容市貌和舒适宜居生态休闲的城市生活氛围。

推进综合整治 提升居民幸福感

    “近年来,我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尤其是雄安新区的设立,给我市居民带来更多期待和美好憧憬。然而,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乡接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等区域,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管理责任不明、办法不多,导致‘脏乱差’现象越发凸显。这些区域出租房多,进城务工人员、留守老人孩子多,小门店、小旅馆、小洗浴多,给城市管理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带来一些治安隐患。”市政协委员邢发欣说。

    邢发欣说,要有序推进区域综合整治,全面摸清全市范围所有城乡接合部、城中村、老旧小区有关情况,建立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数据库,为全市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科学制订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实施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改造总体框架,纳入市区两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明确牵头单位,分步推进落实。要彻底转变综合整治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党建促社建,加强对社区居委会以及业委会、物管企业等组织、企业的领导和指导,提高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推行“政社互动”,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制定社区依法履职事项清单,为社区“减负增效”,加强基层自治能力建设,提升自治组织服务群众效能。深入开展和谐(平安、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有效整合社区综治、警务、治安、调解等力量资源,全面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措施,确保各类问题隐患发现在早先、处置在小微,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邢发欣说,要建立健全联动工作机制,成立市、区两级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协调、部门联动、考核完善、督查到位的综合整治工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一盘棋”。政法部门要全面抓好综合整治举措的落实和成效的督促;规划部门按要求编制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审查各区整治改造方案,做好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住建部门要精研实推项目建设改造,依法加强对物管企业的行业监管;城管部门负责行业作业监管,将整治过的区域及时纳入网络化管理和长效考评范围,实施整治与管理同步;公安部门应持续推进治安防控体系与和谐安民工程建设,提升公众安全感;消防部门要做好消防管网及配套设施的检修保养、培训演练等工作,确保老旧小区消防安全。

创新建设理念 推进县城建设

    市政协委员张志茹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实践的升华,是对乡村发展规律的把握,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布局之一。我市要创新建设理念,优化发展布局。强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作用,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根据各县的乡村空间形态、地貌特色、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设计,优化发展布局。要强化生态治理,推进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太行山绿化工程,加快山体修复。严厉打击乱挖山、滥开矿的不法行为。要妥善解决林牧矛盾,浅山区应由放养改为圈养,继续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白洋淀流域,各条河流要上下游整体行动,综合治理。推广高阳经验,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健全污水收集的管网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水资源效益。建立乡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推广涞水经验,下大力建立健全县乡村垃圾处理体系。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市政协委员陈振怀说,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水、电、路、通讯、学校、医疗、图书、文化等公共基本设施供给。同时,乡村振兴一定要坚持农村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增强城镇对乡村的带动能力,缩短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人才合理流动。实施农村工业园区计划,用工业反哺农业。推进城乡统一规划,城市和周边农村要统一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源、生态保护等,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

做好顶层设计 打造魅力古城

    “河北省出台的《关于提高城市国际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对保定市的定位是‘建设与雄安新区联动发展的科技新城、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国际创新城市’”,市政协委员万进儒说,保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按照与雄安联动发展、错位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深化保定文化古城的城市规划,把专业规划做深,把方案设计做实,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重点文物、古城色彩、夜间照明都要提出明确要求,要有可操作性。一要疏解古城区承载能力。古城区目前还是一个居住生活区,与文化休闲旅游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对古城区内学校、医院搬迁进行合理规划,适当控制生活人口,降低古城区的生活功能,在减少拆迁成本的同时,提升拓展古城文化休闲旅游功能。二要凸显古城区历史风貌。拆除影响古城形象的建筑,使古城区内重点文物、重要标志“露出来、美起来、靓起来”。把腾出来的土地,通过改变用途,转变成服务设施用地,进行绿化、美化、功能化。三要打造古城区街区亮点。以直隶总督署—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东大街—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淮军公所—清河道署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将片区的旧城生活风貌转变为古城文化风貌,将居住巷道空间转变为居游体验空间,释空间、亮古城、增活力、疏交通、通游线。

邢发欣说,要塑造魅力古城形象,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营有机融合。在古城建设上,政府的主导地位不能替代。要经营城市,借用市场的力量,对标雄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端定位”的标准。树立资本推动发展意识,用好保定文化旅游集团这个平台,大招商招大商,真正把有能力有水平的城市运营商招进来,提升整个古城改造的层次和水平。坚持现代与传统有机融合。科技改变社会、影响生活,要抓好古城的智慧城市建设,古城既要彰显历史文脉,又要体现时尚气息。突出地方特色,彰显民俗风情,通过不同形式的节庆活动,既要官办也要民办,提升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纳人口聚集。古城区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塑造好文化空间,发展好文化旅游。要让生活慢起来、空间活起来、历史传下来,老瓶装新酒,魅力才能有。把保定文化古城建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示范区、古城风貌展示区、城市生活时尚区和全国或世界知名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李毅)

来源:《保定日报》

(编辑:保定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