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史天地 > 正文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与五勇士展览馆

更新时间:2019-06-24 11:29:25点击次数:8231次


    狼牙山位于保定市易县县城西南36公里,处太行山东麓,由5坨、36峰组成,东西走向50多公里,南北走向30多公里,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峥嵘险峻,状若狼牙,故称狼牙山。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机关和主力部队驻在这里。

    1941年9月25日,日军对狼牙山进行“扫荡”,企图消灭一分区主力部队。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奉命在狼牙山阻击2500多日伪军的进攻,掩护主力部队、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数万人向外线转移。为了迷惑敌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主动把敌人引向悬崖绝路。在弹尽粮绝、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五名战士摔烂枪支,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受伤,被群众救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狼牙山五勇士。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为表彰狼牙山五勇士的英雄业绩,1942年3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晋察冀边区政府和一分区在五勇士跳崖的棋盘坨顶峰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塔”,高约9米,当年10月建成,并召开了落成典礼大会。威严雄壮的“三烈士纪念塔”鼓舞着革命人民抗战的决心,同时招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时刻想摧毁它。1943年9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再次大扫荡中,“三烈士纪念塔”遭到敌人山炮的轰击而被毁。为继承和发扬五勇士的英雄业绩,党和政府于1959年第二次修建纪念塔。为了把两名幸存者也包括进去,此塔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地震的破坏,六十年代末再次遭到毁坏。1986年第三次修建了“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新建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由一座纪念塔、两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条碑廊和一座碑亭组成,圈以围墙。纪念塔呈乳黄色,全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直径3.06米,高21.5米,塔身五层,呈正五边形,塔顶设凉亭式黄琉璃瓦塔帽,塔身正面(南面)镶嵌有聂荣臻题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色大字。塔底层镶嵌着五勇士汉白玉浮雕头像。碑亭有彭真、聂荣臻、杨成武、刘澜涛、陈正湘、史进前等12位领导同志的题词。沿塔内钢梯登上塔顶凉亭,俯瞰群山,千峰竞立,浮云缭绕,狼牙山雄姿尽收眼底。

                                     狼牙山五勇士展览馆

   狼牙山五勇士展览馆建于棋盘坨底部西水寨上,占地面积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馆在2002年“五一”对外开放,主要是为了游客尤其是青少年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我军民同心协力、不畏艰险、抗击日寇的战争历史,共同把五勇士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展馆分为两个展厅六个展室。

    第一展厅,主要讲述了五勇士成长的大环境大背景。五勇士所在的部队来到狼牙山,同当地的人民生活战斗在一起,亲眼目睹了日寇的罪行,这就更坚定了他们抗战的决心。这包括三个展室。

    第一展室:讲述了从1937年到1939年狼牙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聂荣臻司令员于10月份率2000多名精锐部队,开辟了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38年2月,杨成武将军率领115师独立团在狼牙山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进驻易县,开辟并建立了狼牙山根据地。中国抗战八年,杨成武司令员在易县革命老区生活战斗了六年。

    1939年5月20日的大龙华战斗,八路军缴获了大批日军侵华作战的机密文件,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赞扬。1939年11月3日的雁宿崖战斗,八路军击毙了阿部规秀的爱将辻村宪吉大佐。1939年11月7日的黄土岭战斗,八路军采用“口袋战术”击毙了日本中将阿部规秀,日本朝野震动,哀叹道“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在抗日战争史上,阿部规秀是八路军击毙日军将领中官衔最高的一位。

    第二展室:黄土岭战斗的模拟景观。当时的团长是陈正湘,炮击手是李二喜。李二喜同志于2010年3月26日于广东韶关去世,享年89岁。

    第三展室:主要讲述根据地军民与日寇斗争情况。随着我根据地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 严密的经济封锁政策,妄图困死、饿死我抗日根据地军民,八路军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毛主席提出的人民战争方针的指导下,各根据地军民积极发展人民武装,成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自卫队等民兵组织。同时,各区、村的游击队也迅速发展起来,他们利用麻雀战、******战、地道战等多种战术同敌人展开了坚决的斗争。日寇抓不住八路军,就拿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开刀。从1939年开始,日军对狼牙山根据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野蛮“扫荡”,制造了田岗、淇村、寨头等多起惨案。从1937年到1945年,日寇共杀害抗日军民5000多人,掠夺财物折合人民币2.1亿元,烧毁房屋13000多间,行径之卑劣,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第二展厅,主要刻画五勇士血战狼牙山场景。包括三个展室。

    第四展室:以狼牙山壮美的群峰为背景,通过电影真实的再现了五勇士当年血战狼牙山的激烈场面。

1941年9月25日,日寇向我晋察冀边区发动扫荡。一分区七连六班为掩护部队主力和老乡转移,吸引敌军主力,边打边退,一直退到棋盘陀,弹尽粮绝,最后五勇士舍身跳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为国捐躯,葛振林、宋学义二人被崖边树枝挂住,幸免遇难。五勇士气吞山河的壮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第五展室:五勇士血战狼牙山的场景。

进到展室可以看到五勇士跳崖前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群雕创作,他们之间并没有固定的站位,因为牺牲的三位烈士都比较年轻,没有留下任何实地照片。

    第六展室:主要展现五勇士血战狼牙山之后,各级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军民以及60多年来各地人民群众学习英雄、纪念英雄的概况。

    对于当年五勇士跳崖的壮举,聂荣臻司令员,杨成武司令员非常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聂荣臻司令员及时报告军区总部,1941年10月18日,军区政治部颁发了训令,号召全军学习五勇士精神,并授予葛振林、宋学义“模范青年”光荣称号。

                                       五勇士生平简介

    马宝玉(1920.10-941.9) 男,出生在河北省蔚县壶流河北岸陈家洼乡下元皂村一户农民家里,幼年饱受了旧社会黑暗统治的痛苦。1937年10月参军,被编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二营七连六班。1939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被任命为七连六班班长。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为了掩护部队、群众安全撤退,率全班4人跳下万丈深渊,壮烈牺牲,时年21岁。

    胡福才(1913-1941) 男,出生于河北省容城县平王乡郭村。1938年参加八路军,分配到七连六班。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

    胡德林(1917-1941) 男,出生于河北省容城县平王乡郭村,生父姓胡,后随母改嫁到本县李朗村,随继父姓,与胡福才同村,并为叔侄关系。1938年参军,1941年9月25日,壮烈牺牲,时年24岁。

    葛振林(1917-2005) 男,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英勇跳崖,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伤复归队后被保送到抗大二分校学习深造,毕业后回部队任排长,全国解放后随军南下,在中南地区参加荆江分洪建设,曾担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省军区警卫营长等职,1955年被国防部授予少将军衔,1982年离休,享受正师级待遇。葛振林离休后,继续发挥余热。2005年3月21日,病逝于湖南衡阳医院。

    宋学义(1918-1971)  男,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县北孔村。1939年参军,1941年狼牙山战斗中,英勇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伤好归队以后被保送到抗大二分校学习深造,回到部队,担任副连长。因腰部受过重伤,转入易县担任县大队长。1944年被安置到易县北管头村担任农会主席。1947年6月才回到河南省老家,他的英雄事迹在1952年才被正式公开,1953年河南省才为他召开了庆功挂牌大会。回到老家后,一直担任北孔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群众改变了家乡落后的面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走资派”、“假英雄”,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因积劳成疾,于1971年7月26日与世长辞,终年53岁。1979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宋学义“革命烈士”光荣称号,遗体安放在沁阳县烈士陵园。

1993年5月,狼牙山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史委 (编辑:保定政协)